No.82 The North Face探寻之旅——我看不懂,但我大受震撼!

在躺平了一整个国庆假后(前后再各➕10天的那种),小破站终于开始更新了。其实是时间真的太碎了。弄照片的时候看了一下,9月24号的活动了,好在女某人本禾高已经发掉了,剩下更新到这里的都是些自己想说的话。

当天的活动其实从早上11点开始到下午18点结束一共分4场,每一场都有主题,头两场是女性运动、装备的主题;以及滑雪运动主题,我就没报名参加,想着下午2点半后两场登山和极地的比较有兴趣。结果那天交通好到不像在上海,提早到了,直接把第二场下半段给看了:

我知道来早了,里面又在分享,所以在外面拿了饮料没好意思进去。结果到我进去的时候还是早了点。

还有条过道要穿,现在这些灯外型复古,但其实都是usb充电的。

这一场基本是国家队分享:王磊、康子琪和张宁,除了冬奥会的目标外,我就记得康子琪说想把国内600来个雪场都滑一遍。我赶上的后半场属于合照环节,所以没有什么干货可以分享。

第三场分享是杨小华、黄思源,两位老师分享的主题是登山,和我们业余理解的登上不一样,听完分享我认真的定义了一下,我的应该算是爬山或者叫走山。

杨小华简介:在高海拔领域独一无二的女性代表,作为一名高山向导,在欧洲和亚洲完成过一系列高难度的攀登。

黄思源简介:中国新生代最优秀的阿式登山者,两届金犀牛最佳攀登奖获得者,优秀的高山摄影师。

他们是队友,真的就是平时训练,然后选山选线路,最大的成就应该就是开辟一条新的登山线路,登上一座没有人登顶的山峰吧。分享的一些故事都是登顶的喜悦,比较惊险的事就是雪崩,整队人被埋了,然后大家都有惊无险的事。脑子里翻来覆去都是《绝岭雄风》《攀登者》《孤身绝壁》这样的电影,刚搜了一下,想了解他们的故事,其实一些登山的纪录片或者传记电影都是不错的渠道。而我的目标基本就是白云山了!

第四场三位分别是:孙斌,中国传奇登山者,曾登顶幺妹峰,多次登顶珠峰,徒步南北极等,曾参加奥运火炬登顶珠峰计划。

王海宁,作为前中国极地科考队员和中国极地向导联盟创始人,王海宁不仅在各方面为中国极地向导、旅游机构提供专业服务和培训,且致力于鼓励和支持极地环境可持续开发。

冯静,历时52天5小时,越野滑雪抵达难抵极(Pole of Inaccessibility),成为我国完成此线路第二人,中国女性第一人,创造了历史。

三位分享的故事我不太懂,但想想也是相通的,和我一样将兴趣爱好最终变成了事业。孙斌老师本身是杭州人,自我介绍的时候凡尔赛了一下:来自北大登山队的。他的故事就是七大洲的最高点都想登5遍,目前合计登了33遍,珠峰再登两遍35趟就算登完了。我盘算了一下杭州凤凰台、上海佘山、广州白云山我也没爬够2遍…

王海宁老师04年加入科考队,在南极中山站驻站,最长纪录呆了19个月。科考队之后也陆续进行了20多次的极地探险。危险是肯定的,但和企鹅一块儿玩耍也不是动物园能提供的项目。还有1989年6国联合科考的故事,当然也是唯一一次了,以后也没有了,因为苏联解体了…

冯静老师的故事得从1911年12月14日,挪威阿蒙森的探险队第一次远征南极大陆说起,在北大毕业后,觉得普通上班族无聊。7年半的时间里溜达过了100多个国家,逛了95000多公里后,最后就剩下南极了。之后雇佣了Paul Landry训练了2年多时间,又雇佣了两位向导,陪着她徒步1200公里历时90天最高海拔到了3700米,时不时来个零下40多度的天气,最终艰难到达难抵极(搜资料的时候有些新闻说是52天、80多天,90天是冯静老师现场说的,52天可能是撇除睡觉的时间单算每天行走时长,我猜的)。除了1911年的阿蒙森,12年英国人斯科特也到了南极。1957年美国人在南极建立第一个科考站,为了纪念前两位抵达南极的人,科考站取名:阿蒙森斯科特站。那都只是“普通”的南极站,1958年,苏联人直接奔着“难抵极”去建站了,还在屋顶立了一尊列宁的胸像,脸超莫斯科的那种。不过苏联的站据说检测过零下74.5°C的天气,加上高海拔,大风,低湿度低气压,最后是后勤补给的问题,最后苏联人呆了12天就放弃了这个科考站,而后美国人来过一次,为了表示自己来过,将列宁的胸像转成了脸朝华盛顿。一战二战耽搁了南极科考,冷战一点也不耽搁啊,67年苏联人又去了一趟,把胸像又移回了脸朝莫斯科的方向。然后就一直荒废了,除了每年多一点积雪多一点冰。直到2007年,美国-挪威联合科考队又去了一次,这次发现40年时间里雪已经把科考站埋了,就剩下胸像和底座了,屋顶还有一点点。到这里满打满算9个人去过难抵极,直到2020年1月冯静老师找到列宁胸像,雪已经埋掉屋顶,底座也还有一大半。算是第10人吧,也是唯一女性,然后还有同行的2位国外向导,13人,也是个很了不起的成就了。

(人名肯定可以对上,他们的故事有兴趣的可以在网上搜的,要是重名了,可以配个登山、科考之类的关键词就行了。)整个活动听下来还是冯静老师的故事最吸引,一是因为她说的比较多,从1911年的故事开始说起,二是去个南极可能有生之年花钱还是可以办到的事,大致就是飞到最近的几个国家,然后转船嘛,现场也有几位是从事极地向导工作的,换个微信,训练一段时间,最后买些这辈子可能都用不到第二次的装备去就是了。不过最让我看不懂的也是冯静老师这个走路去的故事,之前的人都是借助破冰船,极地车,然后一大堆后勤保障去的。多少都是有建站啊,科考啊,或者冷战比拼的主题的。冯静老师就是任性,想去,然后训练两年,再雇佣两位向导,靠徒步和风筝滑雪的方式,带着大半年的口粮,就去难抵极了。我是个俗人,脑子里第一个过的就是钱,装备大大小小加起来,外加半年口粮可能就一台BBA去了,然后训练两年多,再有机票船票的花费,训练师和两位向导的花费,这钱折腾一趟可能就是广州一套房了。再想想,极昼极夜嘛,真就是没日没夜,走累了就搭帐篷,睡醒了就收拾收拾走,吃顿好饭也别想了,上厕所可能得憋到极限才会脱一下衣裤吧,洗澡就更不要想了,拿雪擦擦就算不错的了。既然车能到,徒步是为了啥呢?我是个俗人,想不通,但我大受震撼。感谢TNF,这次分享真的让我跳出篮球、球鞋了解到了完全未知的领域。

现场的新品,我应该没有拍漏了。

TAE,6国联合科考的复刻版,因为五星红旗不能商用,所以TNF的logo取代了一个位置。

值得一个特写,孙斌老师出发去南极的行李牌。

联名款的展示区

现场的单品除了按照主题分了4块区域外,每块区域还配合有些小心思的玩物。这个房间是个单板,通过LED屏,和隐藏的鼓风机,能模拟一下滑雪的感觉,然后官方有张帅气的照片。

这个小房间里面模拟的是零下15度的环境,我懒得换衣服,穿着短袖进去了一下,只能说就那一下还好,甚至还有点想吃块雪糕。还有模拟登山的房间,里面干冰布置的烟雾缭绕的,相机没法对焦就没拍了。

女某人本禾高:

TheNorthFace 2021雪季#INSEARCHOF巅峰探索站登陆上海,探寻冬日经典之旅正式开启 (poizon.com)

发表回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