由于工作和篮球还有装备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,接触Kobe的机会还是挺多的,无论是官方邀请的活动、合照,还是在工作时候蹭上的“工作照”都有。
2017年10月更是去到了LA,就住在他家隔壁,为的就是参与凌晨4点在Kobe每天早起练球的篮球馆参加他的活动。从96-97赛季被选入NBA,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,到2016年4月14日,Kobe拿下60分的“Mamba Out”,这中间Kobe来过中国无数次了。我以为只要我还在干着相关的工作,Kobe也会固定的每年来个几次中国,然后直到我退休或者他坐不了10几个小时的飞机,我们的交集才算完结。
直到那个该死的早上…一大早睡的迷迷糊糊要醒不醒的时候,老婆刷手机的时候推了我一把:Kobe人没了,直升机坠机。我“蹦”一下谈起来“雾草,真的假的”,顺手接过手机(微博的新闻弹送窗引TMZ消息)“哦,TMZ的消息,算了吧”,一翻身我又继续睡了。直到中午饭前再次拿起手机才发现这他妈居然是个真的新闻。unbelievable!!!
然后就是刷了一天的虎扑、各种篮球新闻,直到半夜入睡前我还在想Kobe会不会不在飞机上之类的。
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,没有侥幸,哎。
之后的时间和大家一样都猫在家里休息,为复工开学做准备。直到3月末《Digger》张隆找到了我,主要是怕疫情反复他们不能从北京过来,所以想让我去拍一下莆田男苏涵和他的Kobe藏品,必然也是为了专刊的。我没想太多就答应了,唯一的考虑是当时在打包工作室的东西,几个大件像闪光灯这样的都预早打包好了,而且因为打包早都塞在了最里面,估计很难拿出来。想着4月拍的话要么租一组也行。
4月初Pierce因为一直在出差,要是回北京还有14天的强制隔离期,所以商量了一下,他就没回北京,代表Digger来采访苏涵了。
采访的内容具体书里都可以看到,我也不透剧了。还是围着那天的活来点花絮吧。那天因为没有闪光灯,虽然我带了一组常量的灯,但不是LED的那种,所以光照效果其实一般,有想过租朋友的摄影棚,结果人家园区进不去。有想过租灯具,结果也没地方租。最后都去闲鱼搜二手出闪光灯的,想着在附近直接就开车去买了,也没找到合适的。最后和北京的贾宁、张隆商量得到“只要你不给我拍虚了,我都能想办法后期吧”,这样我才放心的拍了,而且按了极其多快门,就怕照片不好,还能多挑选一下。
(你们猜我拍照的时候有没有特别想顺走这双紫风1???)
这双是Kobe穿的为数不多的足球鞋吧,虽然Kobe和足球、巴萨的交集挺多的。
足球套装
高中套装
adidas时期的一套
经过苏老板同意后拆下来的原年天足扣。
这两款鞋真的可以说一句:懂得都懂的。
The Kobe 1、2,当年它们还不叫Crzay x,也是这两双鞋让我有了很深很深的TT情节。
Huarache 2K3,曝光度比2K4和2K5要低的多,故事性也没有后两代来的多,甚至市售、复刻、配色,数量上也都没法比,但却是我自己挺喜欢的一双鞋,也是当年没买的遗憾。
8和24,我自己是超爱8号时期的Kobe仔,不知道你们怎么选?
也可以去书里看苏老板的故事。
从《龙七》到《Digger》,都是因为篮球、球鞋我们能认识,能有许多共通的话题。Digger虽然上海、北京都有办公室,但他们其实是在深圳印刊的,每次发行前赶上有活动在广州,他们总是行程满满,酒店一般就挨在火车站边上,一干完活嗖一下就都撤退了,约饭一般得提前好久确定。极其偶尔的蹭一下我这个东道主的车并不是赴饭局,一般都是:
“麻烦了,Wa,你看南站近还是东站近,我都行。”
“我睡会,您受累开会,饭下回来给您补上。”
所以那会张隆跟我说:这稿费你看看怎么算啊?我说算了。Pierce一来广州就说稿费不能算啊,要不这样,公牛球衣你挑,只要你柜子里没的,我给你补一件。(当时我他妈就想打开一直关注的几位收MJ亲签的大大…)
到最后我给张隆发了个微信“稿费算了,特刊后面给我属个名就好,另外下次来一起吃个烧鹅吧。”满足!